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> 热点 > >> 内容页

世界观察:专家指婚育高度关连,港人不婚难挽生育率

2023-06-14 09:54:02 来源:星岛环球网


(资料图片)

香港出生率持续下降,总和生育率于2021年跌至0.77,远低于2.1的自然人口补充率。本报翻查近30年来合共7次的人口普查及中期人口统计,按生育龄期(即15岁至49岁)划分组别,比较已婚和未婚比例人口,以及每1000名已婚女性的活产婴儿数目等,显示已婚女性的生育状况大致维持,但已婚人口比例却大幅减少。有专家认同,婚育两者具高度关连,建议政府除了现行鼓励生育的措施,也应考虑制定支援婚姻的政策,并正视非婚者生育权等,全方位提升生育率。

▲市民普遍较少生育三个婴儿或以上。

本报根据人口普查和中期人口统计,按年龄组别以及性别,比较各组已婚和从未结婚的人口比例,以及每1000名已婚女性的活产婴儿数目等,显示近年除了15岁至19岁已婚女性的活产婴儿数目有较大波幅,其余年龄层的已婚女性活产婴儿数量尚算平稳。总和方面,1991年有964名活产婴,2021年跌至733名,惟若扣除15岁至19岁已婚女性的活产总和,1991年是557名,2011年和2016年上升至近800名,至2021年才下跌至约537名,数字上与30年前相距不大。

▲香港结婚人口比例持续下降。

整体结婚人数大减

此外,整体结婚人数却大幅减少,各年龄层的已婚男女比例下降、从未结婚比例上升、,其中25岁至29岁男女从未结婚比例由1991年的56.05%,上升至2021年的80.89%;30岁至34岁、35岁至39岁从未结婚比例分别由26.55%及13.27%,倍增至49.52%及27.86%;40岁至44岁、45岁至49岁的从未结婚比例也由个位数占比,上升至约20%。

已婚人数减少,成为冲击香港生育率的关键之一。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戴海静表示认同,“结婚人口的生育状况相对一致,改变的是不结婚,进而不生育的人口增加了。”她指,婚育行为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有高度相关,尤其在东亚地区,并指要讨论婚姻和生育政策,首先要摆好立场,“是把婚育当作个人权利,还是对家族和国家的责任?”她不讳言,东亚地区许多政策都倾向后者,“这种立场很难与看重个体观念的年轻一代进行对话,我认为,我们的社会需要把婚育看成个人权利。”

政府多次表示,会推出措施缔造有利的生育环境及推动家庭友善,为有意生育者提供支援,但不宜过分干预。相关政策包括上调子女免税额、减免幼儿园学费、增加幼儿中心日间照顾服务,并鼓励僱主灵活工作安排、给予额外假期,以及提供生活上的支援等。

张家乐:派糖并非“仙丹”

上述措施多与减低育儿开支有关,惟对于未婚和已婚但不生育一族,未有针对性策略。近期有政党提出,可推出现金奖励,惟浸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张家乐坦言,相关措施并非“仙丹”,“不会为了几万元而生小朋友,但相对能帮那些本身已想生育但条件欠佳的人,提早生育计划。”

新加坡早已鼓励国民交友和结婚,当地政府通过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辖下的社交发展网络,管理提供交友活动的私人机构,并合作举办相亲活动,补贴当中费用;日本和韩国亦有官方举办的联谊活动,其中日本将“支援结婚”纳入少子化的社会对策,积极替单身男女打造交友场所,鼓励各县举办“婚活”(为结婚开展的活动),更设“结婚补助金”,给年收入未满480万日圆(约27万港元)的新婚夫妇,30万至60万日圆(约1.6万至3.4万港元)的“成家基金”。

不过,张家乐提到,“新加坡结婚率比香港高,惟生育率亦非特别高。”中大社会工作学系讲师罗绮雯博士亦指,婚育非百分百挂钩,如今家庭的功能已有转变,市民现实面对长工时的压力,经济、居住房屋等问题,“有人选择迟婚、不婚,部分更宁愿将时间放在其他兴趣上,养宠物而非生育。”

营造有利婚姻环境

港大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叶兆辉则指,政府需要创造有利的婚姻环境,现时香港最大是住屋问题,“结完婚还要分开住,政府可以考虑设立‘新婚宿舍’,令新婚夫妇有舒服的环境作过渡。”

戴海静赞同,需要从政策上支援市民实现婚育目标、给想多生几个孩子的父母资源,包括就业收入、住屋、减免税、儿童服务支持等,并要消除职场上对家庭照顾者的歧视,以及保护父母、儿童的权益,但她强调,对于不想结婚和生育的市民,社会也应该尊重,政策上保障他们不结婚不生育的自由,“完善养老制度、完善寄养收养服务,以及审视遗产继承问题等也是方法。”

禁非婚者人工繁殖,要令婚育松绑,非婚生育权也是近年讨论的议题,当中包括容许单身或未婚人士,进行人工繁殖,有学者认为应尊重市民的权利和自由,开放有关服务。

近月政府多番强调,市民是否生育属个人选择。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戴海静直言,既然是个人选择和权利,辅助生育、单亲生育、非传统家庭都应该支持,“我认为多元的家庭是未来大势所趋。”她指,在该点上,台湾目前走得较前,内地对单亲家庭的支持也在增加,香港也应考虑类似的政策导向;浸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张家乐支持开放辅助生育服务,认为市民应该有自主生育权。

上月立法会曾讨论“代母”政策,从医务衞生局可窥探政府的态度,当时局方指,辅助生育医疗服务政策需反映社会整体对有关议题的意见,同时须考虑医疗系统的资源分配,指过去多年来,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一直有收到意见和建议,当中涉及医学科技和临床程序,更牵涉更广泛和甚具争议性的道德及社会问题,社会未有充分共识,将密切监察公众意见。

禁非婚者人工繁殖,学者倡开放辅助生育

要令婚育松绑,非婚生育权也是近年讨论的议题,当中包括容许单身或未婚人士,进行人工繁殖,有学者认为应尊重市民的权利和自由,开放有关服务。

近月政府多番强调,市民是否生育属个人选择。中大社会工作学系副教授戴海静直言,既然是个人选择和权利,辅助生育、单亲生育、非传统家庭都应该支持,“我认为多元的家庭是未来大势所趋。”她指,在该点上,台湾目前走得较前,内地对单亲家庭的支持也在增加,香港也应考虑类似的政策导向;浸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张家乐支持开放辅助生育服务,认为市民应该有自主生育权。

▲生育率低成为世界性问题。

上月立法会曾讨论“代母”政策,从医务衞生局可窥探政府的态度,当时局方指,辅助生育医疗服务政策需反映社会整体对有关议题的意见,同时须考虑医疗系统的资源分配,指过去多年来,人类生殖科技管理局一直有收到意见和建议,当中涉及医学科技和临床程序,更牵涉更广泛和甚具争议性的道德及社会问题,社会未有充分共识,将密切监察公众意见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关键词:
分享到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时尚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