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网评:“水稻上山”也把科普带上
来源:广州日报 作者:陈文杰
“水稻上山”之后,该科普“下山”了。近日,“水稻上山”舆论闹剧才逐渐收场。而当热度退去,我们更应该思索的是,一件本可以带来好处的创新农业技术,为何会一时间被误解、抨击?(7月5日《科技日报》)
谣言从何起?最早是一则关于“水稻上山”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,随后又冒出不少自媒体发图文跟风,进一步将话题引爆,一时间,“水稻上山是否科学”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。虽然谣言最终由官方下场澄清,相关负责人也就网民关心的疑问,跟媒体作出详细的权威解答,但再仔细回顾整个流程,总有一种“让人牵着鼻子走”的感觉。
谣言之所以极易传播,是因为它编造的恰恰是大众普遍关心却又不求甚解的内容,其中又有极大的煽动性。就以“水稻上山”为例,造谣者“巧妙”地将“推山造田”“汛期”“泥石流”等内容拼接在一起,同时在传播形式上,既有强烈反差的视频剪辑,又有图文并茂的“科学讲解”。一些观众很容易被这些移花接木的信息唬住,从而掉入别人编好的假故事里。
造谣者如此挖空心思,而我们的科普辟谣呢?诚然,近年来已有许多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开始下场辟谣,及时为大众科普相关知识,然而,现阶段不少的科普辟谣工作,常陷入“严谨有余而通俗不足”的窘境。正如此次解答会上,专家从科学原理到适用条件,再从产量情况到探索价值等方面都对“水稻上山”作出解答,信息量是足够了,可对于大众读者而言,形式可能比较单一,内容也有些晦涩难懂。辟谣的作用是起到了,但科普效果仍有很大潜力可挖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